第八集 黛玉葬花-87版《红楼梦》剧本完整版
写于2018年12月06日

目录
第八集 黛玉葬花

  
  
  1 沁芳溪畔
  宝玉无精打彩地沿着溪水茫然向前漫步,时而蹲下来看看水中游动的金鱼……
  山坡上有两只小鹿飞箭一般跑下来。
  宝玉定睛一看,只见贾兰从树丛中钻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小弓,在追那两只小鹿……
  宝玉一笑,摇摇头,继续漫步……
  字幕(叠)
  
  第八集 黛玉葬花
  
  2 潇湘馆院内
  宝玉踱进门来,院中湘帘垂地,悄无人声。
  宝玉悄悄走到碧纱窗下,偷偷向里窥探。
  窗内传出黛玉一声又细又长的叹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宝玉顿时绽开笑容:“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边说边掀帘子走进房门。
  3 黛玉卧室
  躺在床上的黛玉脸一红,连忙用袖子遮住,翻了一个身对着墙装作睡着了。
  宝玉来到床前,笑吟吟地伸手要去搬她……
  “妹妹睡觉呢,二爷等醒了再来吧。”两个婆子进门来,笑对宝玉说。
  宝玉连忙抽回手。
  黛玉翻身坐起,笑着:“谁睡觉呢!”
  一个婆子笑笑:“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另一个婆子朝着门外:“紫鹃,姑娘醒了!”说着两人退出。
  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
  宝玉见黛玉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飘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着:“你才说什么?”
  黛玉:“我没说什么。”
  宝玉:“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紫鹃走进门来。
  宝玉笑向紫鹃:“把你们的好茶倒一碗来给我吃吃。”
  紫鹃:“我们这里没好茶,要好的,只好等袭人来。”
  黛玉:“别理他。你快给我舀水来洗脸。”
  紫鹃:“他是客,自然要先倒茶。”说着走去倒茶。
  宝玉看着紫鹃走去的身影:“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黛玉登时撂下脸来:“二哥哥!你说什么?”
  宝玉自觉失言,连忙陪笑:“我什么也没说。”
  黛玉捂住脸哭了:“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一边哭,一边下床往外走。
  宝玉慌了,赶忙拦住,又鞠躬又作揖:“妹妹,好妹妹,我一时该死,千万别告诉去。我再敢说,就让我嘴上长个疔,把舌头烂去……”
  袭人匆匆忙忙进来:“快,二爷,老爷叫你呢,快回去换衣服!”
  宝玉就象头顶上打了一个焦雷一般,一下子愣住了。
  袭人拉了他一下:“快走,去晚了老爷该生气了。”
  宝王急忙向门外走去……
  4 荣国府,仪门前
  宝玉换了身见客的衣服,匆匆走出门来。
  茗烟迎上去。
  宝玉:“老爷叫我是为什么?”
  茗烟拉着他:“二爷快走吧,横竖是要见的,到那儿就知道了。”
  宝玉匆匆往前走。
  茗烟跟在后面,看着宝玉慌急的样子,忍不住一笑。
  5 荣府大厅后
  宝玉和茗烟刚转过大厅,忽听墙角传出一阵呵呵大笑。
  宝玉吓了一跳,立即站住,回头。
  只见薛蟠拍着手跳了出来:“要不说姨父叫你,你哪能出来这么快!”
  茗烟笑着跪下:“二爷别怪我。”
  宝玉怔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愠怒地看了看茗烟。
  薛蟠赶紧解释:“别难为这小子,是我逼他去的。”
  宝玉笑笑,对薛蟠:“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是我父亲呢?我找姨娘评评这个理。”
  薛蟠打恭作揖地赔不是:“好兄弟,我原想叫你快些出来,就忘了忌讳。改日你也哄我,也说是我父亲就完了。”
  宝玉皱眉摇摇头:“哎,哎,行了,真是越发该死了!”又转头轻轻踢了茗烟一下:“反叛东西,还跪着作什么!”
  茗烟叩了一个头,笑嘻嘻地站起来。
  薛蟠拉着宝玉向前走:“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你,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边说边比划着:“不知从那里弄来了这么粗、这么长的粉脆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的一尾新鲜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
  边说边走远。
  6 潇湘馆黛玉卧室
  黛玉伏在几上咳嗽几声:“紫鹃。”
  紫鹃走过来。
  黛玉一脸愁容:“舅舅找他又是什么事?”
  7 薛家住所辞蟠书房
  薛蟠、冯紫英、蒋玉菡、宝玉和锦香院妓女云儿以及六七个唱曲的小厮正开怀畅饮,喧腾叫闹。
  薛蟠三杯下肚,已经微醉,拉着云儿的手:“你把那梯己新鲜样儿曲子唱个给我听,我吃一坛子,怎么样?”
  云儿瞥了薛蟠一眼,拿起琵琶边弹边唱: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
  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
  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
  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茶蘑架,
  一个偷情,一个寻拿。
  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云儿刚一住口,满座人除宝玉外哄然一声叫喊着:“好,好!”又逼着薛蟠:“你喝一坛子!”“快喝一坛子!”
  薛蟠笑着摆手:“不值一坛,不值一坛,再唱好的来!”
  8 潇湘馆院中
  黛玉站着出神。
  紫鹃走来:“姑娘,这里有风,进屋吧。”
  黛玉:“你去恰红院一趟,看看宝玉回来没有?”
  紫鹃点头,向门口走去。
  9 薛蟠书房
  宝玉兴致勃勃地:“我发一新令,要说出悲、愁、喜、乐四个字,还要说出女儿来,还要说出这四个字的原故……”
  没等宝玉说完,薛蟠站起来摇着手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是捉弄我呢!”
  云儿站起来推薛蟠坐下:“怕什么!错了,不过罚几杯,那里就醉死了。你一乱令,先罚十大海,下去让你斟酒!”
  众人都拍手叫着:“妙!妙!”
  薛蟠规规矩矩坐下,眨巴着眼睛看着宝玉。
  宝玉拿了根筷子比划着: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大家都叫“好!”
  薛蟠扬着脸摇头:“不好!该罚!”
  冯紫英:“怎么该罚?”
  薛蟠:“他说的我全不懂,怎么不该罚?”
  云儿上去拧了他一把:“悄悄想你的吧!一会说不出来,可真要罚你了。”又连忙拿起琵琶,弹了几下,催宝玉:“快唱。”
  宝玉想了想,深情地唱起来: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涯不明的更漏……
  
  在宝玉歌声中——
  黛玉独自一人从潇湘馆踽踽凉凉地走出来。
  黛玉站在沁芳桥畔桃树下,凝眸看着那块和宝玉并坐读《西厢》的石头。
  黛玉心情焦虑地向怡红院方向遥望。
  沁芳溪内,水面几瓣落花打着旋涡,随水匆匆流走……
  10 薛蟠书房
  宝玉继续唱着: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众人齐向宝玉叫好,敬酒。
  蒋玉菡等大家安静下来,笑眯眯地:“该我的了。”又略想一想: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大家点头。
  云儿操起琵琶伴奏。蒋玉菡唱: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
  11 怡红院门外
  袭人推门出来,向院门方向焦急地张望。
  12 薛蟠书房
  众人向蒋玉菡拍手叫好。
  蒋玉菡从席上拿起一朵木樨:“花气袭人知昼暖。”
  薛蟠一下跳起来嚷着:“了不得,了不得!你怎么念起宝贝来了?”
  蒋玉菡怔住:“什么宝贝?”
  薛蟠:“你再念一遍。”
  蒋玉菡:“花气袭人知昼暖。”
  薛蟠拍手:“这‘袭人’可不是宝贝?你们不信,”指有宝玉:“问他。”
  宝玉不好意思起来,对薛蟠:“薛大哥,你该罚多少?”
  薛蟠得意地笑了笑:“该罚,该罚!”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冯紫英和蒋玉菡不解原故,彼此疑问地看着。
  云儿向冯紫英耳语:“袭人就是……”指指宝玉。
  冯紫英笑笑,向蒋玉菡耳语。
  蒋玉菡连忙起身向宝玉一揖:“二爷恕罪……”
  宝玉笑着摆手。
  冯紫英拉蒋玉菡坐下:“不知者不作罪。”
  云儿推着薛蟠:“该你了!该你了!”
  众人也都催着:“快说,快说!”
  薛蟠清了清喉咙:“我要说了。”又于咳了两声:“女儿悲……”憋得满脸通红,说不下去。
  冯紫英笑:“悲什么,快说。”
  薛蟠急得眼睛象铃挡一般:“女儿悲,……”又干咳了一声:“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满座人听了哄堂大笑。
  宝玉摇摇头。
  薛蟠:“笑什么?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王八,她怎么不伤心呢?”
  冯紫英笑弯了腰:“你说得对,快往下说。”
  薛蟠瞪了瞪眼:“女儿愁……”又停住。
  云儿推他:“怎么愁?”
  薛蟠:“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
  满屋又哄堂大笑,笑得前仰后合……
  宝玉起身往外走。
  冯紫英一把拉住宝玉。
  宝玉悄声:“出去解解手。”
  蒋玉菡也左右看看,跟着宝玉出门。
  13 薛家院中廊檐下
  书房窗口传来阵阵哄笑声。
  宝玉拉着蒋玉菡的手,亲热地:“你们贵班中有个驰名天下的琪官,你可认得?”
  蒋玉菡笑着:“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听了高兴得顿着足,摇着蒋玉菡的双手:“有幸,有幸!久仰,久仰!今天才有缘相见,果然名不虚传。”
  蒋玉菡谦和地笑着:“岂敢,岂敢。”
  宝玉想了想,从袖子中取出扇子,把玉玦扇坠解了下来:“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说着递给蒋玉菡。
  蒋玉菡双手接过来:“谢谢,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想了想,撩起衣服,从腰上解下一条大红汗巾,递给宝玉道:“这是茜香国女王进贡的物品,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儿早起才系上,还是簇新的,聊表我一点亲热之意。”
  宝玉兴奋地笑着,也把自己的一条松花汗巾解下来,两人换着系上。
  这时冯紫英走出来,拉着两人往屋里拖:“快进去,决进去!呆霸王要唱曲了。”
  14 薛蟠书房内
  众人催着薛蟠:“快唱,快唱!”
  云儿又拿起琵琶等着。
  薛蟠清清喉咙唱:“一个蚊子哼哼哼。”
  众人愕然互相看看。
  云儿把琵琶一摔:“这是什么曲儿?”
  薛蟠又唱:“两个苍蝇嗡嗡嗡。”
  众人拍手哄堂大笑。
  薛蟠瞪着眼睛:“爱听不听!这是新鲜曲儿,叫作《哼哼韵》,你们懒怠听,我就不唱了!”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15 怡红院宝玉卧室
  宝玉醉醺醺地跨进门来。
  袭人迎上去埋怨:“还以为你叫老爷叫去了呢,人家牵肠挂肚地等着,你倒高乐去,也不打发人来送个信儿。”
  宝玉:“我倒想着让人捎信儿了,一喝酒就忘了。”边说边歪在床上。
  16 怡红院院中(晚)
  窗口映出灯光,宝钗和宝玉的剪影在窗纸上晃动。
  碧痕撅着嘴站在院中。
  晴雯向碧痕:“你不进去侍候,还戮在这儿干什么?”
  碧痕赌气一摔帘子进屋去。
  晴雯指着碧痕背影:“小蹄子,你等着!”
  窗内传出宝钗的笑声:“宝兄弟,你瞧这个……”
  晴雯瞥了一眼窗纸上宝钗的影子,没好气地:“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说着一屁股坐在一张石凳上。
  “梆,梆,梆!”院外敲门声。
  晴雯抬头向大门看……
  17 怡红院大门外
  黛玉举手“梆,梆,梆!”又敲门。
  院内传出晴雯气哼哼的声音:“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
  黛玉高声:“是我!还不开门么?”
  18 怡红院院内
  晴雯眉毛一竖:“凭你是谁,二爷盼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
  19 怡红院大门外
  黛玉一怔,想问什么,马上又把口闭住,呆呆地站着……
  黛玉的双颊挂上泪珠。
  黛玉退后几步,立在墙角花荫之下。
  宝玉房中传来宝钗亲昵的语声:“宝兄弟,以后酒可要少喝……”
  又传来宝玉的朗笑:“谢谢姐姐……”
  黛玉痛苦地倚在一株树上静听,院内笑语声一时寂然。
  黛玉暗暗点头……
  一阵冷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
  黛玉抱着肩,打了一个哆嗦,忍不住悲悲戚戚地耸肩掩面抽泣起来……
  “扑楞楞……”一声,几只栖息在附近花树上的宿鸟栖鸦蓦地飞起……
  忽听“吱”地一声,怡红院门打开。
  黛玉连忙闪在一旁。
  只见宝玉和袭人并一群丫头打着灯笼送宝钗出来。
  丫头们笑着:“宝姑娘走好。”
  袭人:“明儿我还有件活计请教姑娘。”
  宝钗笑着拦住众人:“天晚了,请回,请回。”
  宝玉眼看着宝钗和莺儿打着灯笼走远,才带袭人等回身进门。
  怡红院门“哐”地一声关上。
  四周一片黑暗,寂静。
  黛玉望着关死了的怡红院门偷偷洒泪……
  20 怡红院宝玉卧室
  袭人拿起宝玉的扇子:“扇坠儿那儿去了?”
  宝玉边脱衣服边说:“在马上丢了。”
  袭人一眼瞧见宝玉那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连忙走过来:“我那条松花汗巾呢?”
  宝玉低头看了一下腰间,突然醒悟,带着歉意笑了,连忙解下大红汗巾捧给袭人:“赔你这一条吧。”
  袭人不接,点头叹息:“我就知道你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我的东西给那起混帐人去。也亏你,心里也投个算计儿!”
  宝玉醉意朦陇地躺在床上,袭人给他盖好被,自己也到床上睡下。
  21 大观园中(清晨)
  园中飘荡着少女们的欢声笑语。
  香菱和宝钗把一个用柳枝和花朵编成的轿子挂在一棵飘着落花的梨树上,斩下挂着一条白绢,上面写着“芒种祭花”四个恭楷大字。
  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巧姐等人各领着若干丫头,拿着用花柳编成的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的干旄旌幢,从四面八方欢笑着走来,纷纷把手中的玩艺儿用彩线系在每棵树上,若干纱绫上写着“花神退位”、“祭花”、“饯花”等字样。
  顿时,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打扮得艳丽多姿的姑娘们在飘着落花的山石树木间往来穿梭,言笑鼎沸……
  22 怡红院宝玉卧室(清晨)
  穿戴整齐的宝玉走到沉睡的袭人身边将她推醒。
  袭人睡眼惺忪地坐起来,揉揉眼睛。
  宝玉指了指她腰间:“夜里失了盗还不知道,瞧瞧你裤子上。”
  袭人低头看:那条鲜红的汗巾已系在她裤腰上。她怔怔地看着。
  宝玉狡黯地一笑:“今儿是芒仲节,姐妹们祭花送神,我到园子里去了。”说着转身出门而去。
  23 大观园中
  杂花满树,蜂蝶成阵,溪水流红,落英缤纷……
  起歌声——哀婉缠绵的女声合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合唱声中——
  山坡上杜鹃花开得一片血红……
  一朵牡丹花开始一瓣瓣地凋零……
  飘着落花的水面漾着微波……
  一根仅剩几瓣残花的枝条在风中摇曳……
  宝玉登山渡水、过树穿花而来……
  宝玉俯视着满地落花,蹲下身去,一次一次地把落花捧起来,放到衣襟中兜着……
  远处隐隐传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宝玉一怔,侧耳细听——
  女声独唱: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独唱声中——
  宝玉兜着花站起来,寻觅歌声……
  沁芳亭畔丝丝垂铆在微风中摆动……
  一只黄莺落在柳枝问似在静听……
  碧蓝的天空下,阳光照射着一树微微发黄的榆荚……
  两只燕子鸣叫着在树顶穿梭……
  落花飘向一池澄碧的水面……
  落花飘向一片嫩绿的草地……
  宝玉绕过山坡,猛一抬头,远远地见黛玉的背影立在山石旁一棵飘着落花的桃树下,似在悲歌,似在哭诉……
  宝玉静静望着,远处黛玉的影像渐渐模糊……
  宝玉一仰身,靠在一裸杏树上,被摇动的树枝飘下一阵落花,洒在宝玉头上、身上。
  宝王痴痴地向黛玉方向遥望……
  黛玉方向传来和着泪水的哀吟: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黛玉吟到此处已抽泣、哽咽。
  吟诵声中——
  一架荼蘼开得雪白……
  柳絮夹着榆钱在空中飞扬……
  蜂蝶在落花中乱哄哄地飞舞……
  湖中几只交颈而眠的水禽四周飘着点点落花……
  宝玉一步步向黛玉身后移去……
  吟诵在继续: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吟到此处,黛玉已泣不成声……
  蓦地接上情感浓烈深沉的大合唱: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合唱声中——
  一阵落花飘向檐间一面蛛网……
  一阵落花飘向山石间一片苍苔……
  一阵落花飘向活泼跃动的溪水……
  一阵落花飘向一块杂乱的泥塘……
  落花夹着柳絮、榆钱,蜜蜂、蝴蝶漫天飞舞,天地万象都似乎在为这行将逝去的春天唱着挽歌……
  走到黛玉身后的宝玉,见到此景,听着此歌,品味此情,已是万感交心,肝肠寸断,一歪身坐在坡地上,怀里兜着的落花洒了一地……
  黛玉慢慢回转头来,她秀美的脸上挂满泪痕,由于痛楚两腮已微微发白,抽泣硬咽着看着宝玉,一句话也说不出……
  宝玉虽未放声痛哭,可也喉结上下滚动,便咽不能成声……
  黛玉掏出手帕慢慢拭泪。
  宝玉透过睫毛上的泪珠看着黛玉,变了形的黛玉似乎也成了一朵鲜花,随着纷纷扬扬的落花在片片凋零……
  黛玉突然“呸!”地啐了一口:“你这个狠心短命的……”抽身便走。
  宝王揩干泪水,睁眼一看,黛玉已经不见了。
  24 沁芳桥畔
  黛玉低着头往前走。
  宝玉从后面跟上来。
  宝玉:“你站站,我说一句话,从今后就撂开手。”
  黛玉迟疑一下,站住,并未回头:“一句话,请说。”
  宝玉凑近一步,笑了:“两句话,你听不听?”
  黛玉一甩手,继续往前走。
  宝玉在后面叹口气:“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黛玉听了这话,不由得又站住,回头:“当初怎么样?今日又怎么样?”
  宝玉又近前两步:“当初姑娘来了,咱们一桌吃,一床睡,亲也罢,热也罢,和和气气的,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人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放在心坎上,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想你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得我有冤无处诉!”说着滴下泪来。
  黛玉听了这话,暗暗思忖,触动了感情,也流下泪来,低头不语。
  宝玉观察着黛玉的反应,又说:“我知道我不好。就是我有错处,你教导我,或是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是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丢魂失魄的,不知怎么才好。就是死了,也是个屈死鬼,还得你说明了缘放,我才得托生呢。”
  黛玉锁紧的眉头已舒展开:“你既然这么说,昨儿晚儿我去了,你为什么不叫丫头开门?”
  宝王诧异:“这话从哪里说起?我要是这样,立刻就死了!”
  黛玉啐了一口:“大清早就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
  宝玉:“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黛玉想了想,笑了:“是了,想必是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也是有的。”
  宝玉:“想必是这个缘故。等我回去问明了是谁,好好教训教训她们!”
  黛玉:“你的那些姑娘们也真该软训教训。今儿得罪了我事小,明儿什么宝姑娘来,贝姑娘来,也得罪了,那事情可就大了。”说完看着宝玉捂嘴笑。
  宝玉听了,顿着脚,指着黛玉又是咬牙又是笑。
  小红远远走过来。
  宝黛二人住口,缓缓向前走。
  小红走近:“林姑娘,宝二爷!”
  宝玉:“什么事?”
  小红:“袭人姐姐让我来找二爷。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娘娘端午的节礼也赏了,袭人姐姐叫你快回去看。”
  宝玉高兴地回头看黛玉:“你也来看看吧。”
  黛玉微微一撇嘴。
  宝玉笑着向黛玉:“那我就先走一步了,有好东西我给你送去。”
  黛不看着宝玉和小红快步走开。
  25 怡红院宝玉书房
  宝玉看着书案上陈列的贵妃赏赐的两柄上等宫扇、两串红麝香珠、两端凤尾罗、一领芙蓉簟,喜不自胜,问袭人:“别人的也都是这些?”
  袭人:“你和宝姑娘的一样,都是这些;林姑娘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一样,只有扇子和数珠,别的都没了。”
  宝玉微微皱眉:“这是怎么个缘故?林姑娘的和我不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和我一样……”转头问袭人:“别是传错了吧?”
  袭人解释:“刚刚拿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呢,怎么能错了?”
  宝玉指着案上的赐礼,对小红:“拿了这些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我得的,她爱什么就留下什么。”
  小红答应着收拾起赐礼。
  26 宝玉卧室
  宝玉歪在床上。
  袭人:“二奶奶打发人来要小红过去使唤,再挑几个丫头给你。我看过会儿让小红去吧。”
  宝玉无精打彩地:“去就去,你做主就是了,何必问我?”
  小红匆匆走进来,依旧端着贵妃的赐礼:“林姑娘说了,她也得了,请二爷留着吧。”
  宝玉起身看着赐礼,摇摇头,一言未出。
  27 翠烟桥畔
  宝玉匆匆走来,一抬头,看见黛玉在路旁站着装作向远处望什么。
  宝玉笑着走近黛玉:“娘娘赐给我的东西,给你送去,你怎么不要?”
  黛玉无言。
  宝玉:“你还在生我的气?”
  黛玉摇摇头:“我没那么大的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罢了。”
  宝玉:‘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的,那是他们的事。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就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边说边激动起来,满脸通红。
  黛玉看着宝玉笑了:“好役意思,白白的起什么誓?谁管你什么金什么玉的呢!”
  宝玉急得要跺脚:“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再有第五个人,我向你起个誓……”
  黛玉接过来:“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一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那是你多心,我再不那样。”
  宝钗远远走来,看见宝玉和黛玉,立即放慢脚步,向左侧一条小径走去。
  28 贾母卧室外间
  宝玉刚要往外走,宝钗迎面走进来。
  宝玉:“宝姐姐。”
  宝钗站住。
  宝玉笑着指指宝钗左腕上戴着的红麝串子:“这可是娘娘给的那个?”
  宝钗点头。
  宝玉笑着:“姐姐,给我瞧瞧。”
  宝钗往下褪红麝串子,因肌肤丰腴,一时褪不下来……
  宝玉看着宝钗的丰姿,不觉呆住。
  (莺儿的画外音:)“宝二爷玉上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儿上的话是一对。”
  宝玉怔征地站着,宝钗递过红麝串子也忘了接……
  宝钗红了脸,回身就要走,猛然看见黛玉一只脚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在看着他们两人笑。
  宝钗向黛玉走了一步,笑着:“妹妹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
  林黛玉笑着:“我原在屋里的,只听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宝钗:“呆雁在哪儿?我也瞧瞧。”说着要往外走。
  黛玉笑嘻嘻地走进门来:“我才一出门,他就‘忒儿’一声飞了。”说着把手里的手帕一挥,向宝玉脸上甩来,正好打在宝玉眼睛上。
  宝玉“哎哟!”一声捂住眼晴。
  黛玉摇头笑着对宝玉:“对不起,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她看,不想失了手。”说着凑上来要看宝玉的眼睛。
  宝玉揉着眼睛,欲言又止。
  凤姐一脚跨进门来,兴致勃勃地:“初一在清虚观打醮,咱们都看戏去,谁不去也不行。”
  宝钗笑着:“罢,罢,什么没看过的戏,怪热的,我就不去了。”
  凤姐:“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我头几天就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干净,才是好呢。你们不去我去。”
  贾母从里间拄着凤头拐杖走出来,笑着:“既这么着,我同你去。”
  凤姐笑吟吟地迎上来:“老祖宗也去,敢情好了!就只是我不得受用了。”
  贾母笑着:“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不用到我这边立规矩,可好不好?”
  凤姐:“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
  贾母又对宝钗:“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在家也是睡觉。”
  宝钗笑着点头。
  凤姐:“园子里的姑娘们都知道了。单是那些丫鬟们,一年到头不得出门槛儿,听说逛庙去,都欢天喜地,乐得连觉都不想睡了。连珠大嫂子那儿都张罗起来了。”
  贾母兴致越发高起来:“好,那你就把轿马准备好,咱们就热热闹闹逛他三天!”
  29 荣国府大门外宁荣街
  大街两旁站满男女老幼各色行人,嘁嘁喳喳地悄声议论,伸着脖子向荣国府大门处张望。
  八个家人骑着八匹高头大马,缓缓走过来。
  后面是两行二十名左右青衣执事。
  再后面是几十名家仆抬着全猪、全羊、香烛纸马、大大小小各色食盒。
  接着是一乘八人大亮轿,上而端坐着雍容华贵的贾母。
  大轿后面是李纨、凤姐、薛姨妈乘坐的三乘四人轿。
  接着是一辆遮挡得严严实实的翠盖珠缨八宝车和一辆朱轮华盖车。
  后面是一辆接一辆的大鞍车、小鞍车。
  路旁人群中一年轻人:“老伯,这是去干什么?”
  一老翁:“这是荣国府到清虚观为贵妃娘娘打平安醮。”
  一小孩:“爷爷,什么叫打平安醮?”
  老翁:“就是请道士们念经,祈福消灾。”
  一老妇:“啧啧,这是多大的福了,还要祈福?”
  宝玉骑着一匹白色银鞍骏马,由两名家人一左一右牵着从大门走出来,华丽端庄,光彩照人。
  一中年人用手一指:“快瞧,这就是那个带玉的公子。”
  人们一齐向宝玉望去,乱嘈嘈地议论着:“带玉的……”,“不爱念书……”, “字写得好……”, “会写诗……”宝玉在马上顾盼自若,神采飞扬。
  看宝玉的人们前挤后拥……
  一中年妇女:“啧啧,天底下真有这么标致的后生,啧啧。”
  老翁:“这大轿里坐的一定是老太太了。”
  荣国府门前,打扮得花红柳绿的一群丫鬟、媳妇正忙忙乱乱地上车。
  “雪雁,快到这辆车上来。”
  “不,我坐好了,这就走了。”
  “我可不和你坐一处。”
  “往那边躲躲,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狱。”
  咭咭呱呱,说笑声不绝。
  周瑞家的站在车下摆手:“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
  “你把我的花儿蹭掉了!”
  “哈哈哈哈……”
  “哎,把我的扇子都碰折了!”
  “嘻嘻嘻……”
  周瑞家的提高声音:“斯文点吧,姑娘们,这可不是在园子里了!”
  说笑声稍稍静下来。
  路旁瞧热闹的人兴致勃勃地议论。
  一中年妇女指着几乘四人轿:“这轿里坐的想是太太和奶奶们了。”
  一小孩牵着中年妇女的衣襟急着:“妈,妈,我瞧不见了!”
  一青年把小孩举起来骑在自己肩上。
  小孩高兴地:“妈妈,你看这两辆车多好看!”
  青年笑笑:“这辆叫翠盖珠缨八宝车,后面这辆……老伯!”看着身旁的老翁。
  老翁向青年:“朱轮华盖车,一定是小姐们坐的了。”
  看热闹的人伸长脖子往前挤,前后拥动着,荣府的儿个家人向路旁推挡着,吆喝着……
  30 清虚观山门前
  钟鸣鼓响,香烟袅袅……
  清虚观道长、道录司正堂张道士身披鹤氅,手执线香,率领一百多名道士恭立山门两旁……
  贾母坐的大轿走过来。
  宝玉从马上下来,家人把马牵走。
  宝玉扶着贾母轿杆走进山门。
  凤姐等人坐的三乘四人轿走进山门……
  钟鸣鼓响,香烟袅袅……
  后面的车辆乌压压排满一条街,一眼望不到尽头……
  31 清虚观山门内
  两侧排列着各种姿势面目狰狞古怪的泥胎圣像。
  贾母下轿。
  贾珍带领贾蓉等几个子侄随侍左右。
  凤姐下轿,见贾母在前面,忙着向前赶来。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右手拿着烛剪,左手拿着剪筒,吓得到处乱钻,不防一头撞在凤姐怀里。凤姐一扬手“啪”地一个嘴巴:“野杂种,胡朝那里跑!”
  小道士被打倒在地,剪筒掉在地上乱滚。
  他连忙爬起来,还要跑,但见四周已站满丫鬟婆子。
  宝钗,黛玉等人正在下车。
  婆子丫鬟们看见小道士,一片声喊:“打!拿住他!”“打!打!”“拿住他!”“打!”……
  小道士吓得张惶失措,无地藏身……
  贾母听见喊声,忙回头问:“是怎么了?”
  凤姐赶上来搀住贾母:“一个小道士,剪烛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
  贾母忙命身旁的贾珍:“快去带那孩子来,别唬着他……”
  贾珍连忙走过去。
  贾母:“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过这个势派。若吓坏了,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
  贾珍拉着那个小道士走过来,小道士手中还拿着烛剪,跪在地上吓得乱战。
  宝玉上前把他拉起来。
  贾母和蔼地:“别怕,孩子。你几岁了?”
  小道士吓得一句话说不出。
  贾母慈爱地:“怪可怜见的。”又转身对贾珍:“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
  贾珍拉小道士往外走。
  贾母随后嘱咐:“别叫人难为了他。”
  凤姐等人伴贾母朝大殿走去。
  32 山门外
  几个小厮带小道士向一边走去。
  贾珍站在阶矶上:“管家!”
  一群小厮接着一齐吆喝:“叫管家!”
  林之孝一边整理着帽子,一边跑过来,规规矩矩站在贾珍跟前。
  贾珍威严地:“你可知道,今儿小姐奶奶们都出来了。你使的人,你带到那边院子里去;使不着的,都打发到外边去。多挑几个小么儿在二层门和两边角门上伺候着要东西传活。”
  林之孝忙答应着:“是,晓得了。”
  贾珍:“一个闲人也不许到这里!”
  林之孝:“是,是。”
  贾珍:“去吧!”
  林之孝走开。
  张道士呵呵朗笑着上前:“珍大爷。”
  贾珍见张道士,连忙走下台阶:“张爷爷。”
  张道士笑着:“论理我比不得别人,应该在里头伺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老太太要随喜那里,我就在这里伺候吧。”
  贾珍看着张道士亲昵地笑着:“咱们自己人,你又说起这话来。再多说,我要把你这把胡子揪下来了。还不跟我进来!”
  张道士哈哈大笑,随着贾珍走进山门。
  33 大殿前
  贾母坐在一张圈椅上。丫鬟婆子边擦自己的汗边为贾母打扇。旁边坐着薛姨妈。李纨、凤姐和宝钗、黛玉、三春并众多丫鬟珠环翠绕,在贾母周围说说笑笑。
  贾珍到贾母前躬身:“老太太,张爷爷进来请安了。”
  贾母连忙:“快搀他来!”
  贾珍回身搀过张道士。
  张道士呵呵笑着:“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贾母笑着:“老神仙,你好?”
  张道士笑着:“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了,我只记挂宝哥儿,一向身上好?前儿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贾母:“果真不在家,到北静王府去了!”说着回身找:“宝玉,宝玉呢?”
  宝玉从人群后钻出来,上前:“张爷爷好!”
  张道士一把抱住宝玉,笑着:“好,好!”又向贾母笑:“哥儿越发发福了。”
  贾母:“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地把这个孩子逼出病来了。”
  张道士:“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好得了不得,怎么老爷还说哥儿不读书呢?依小道看,也就算难得的了。”说着又端详着他的模样:“我看见哥儿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滴下泪来。
  贾母也不由得擦起眼泪:“正是呢。我养的这些儿子孙子没一个象他爷爷的,就是这玉儿还象他爷爷。”
  张道士转头对贾珍:“当日国公爷的模祥儿,爷们一辈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黛玉站在贾母身后,好奇地观察着张道士,并拉了拉宝钗。
  宝钗向黛玉耳语两句,黛玉点头。
  张道士微笑着:“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了。我想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的模样,那真是百里挑一,聪明智慧、根基家当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宝钗娴静地笑着,黛玉暗暗观察着宝玉的反应。
  宝玉微微一皱眉头,回眸看了一眼黛玉,恰与黛玉眼神相遇,赶紧低下头去。
  贾母听完张道士的话,笑着:“谢谢你老神仙费心。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点再定。你仔细打听着,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就是再穷,不过给她家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黛玉发觉宝钗观察自己,低头摆弄手帕。
  宝钗不易令人觉察地一笑。
  宝玉偷偷瞪了一眼张道士。
  凤姐笑着:“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
  张道士一转头,呵呵大笑:“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谢。符早有了,这几日娘娘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呵呵笑着走向大殿。
  黛玉问凤姐:“姐姐,这个老道是谁?”
  宝玉接话:“他是当年我爷爷出家的替身,后来作过道录司的正堂,先皇御口封他‘大幻仙人’,各王公藩镇都称他是什么‘神仙’……”
  黛玉瞪了一眼宝玉:“谁问你来?”
  宝玉还想说什么,只见张道士双手托着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上面放着寄名符,笑呵呵地走过来。
  凤姐笑着:“你就手里拿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
  张道士:“手里不干不净的,还是用盘子洁净些。”
  大姐儿的奶娘接了符。
  凤姐:“你端盘子来,倒吓了我一跳,不说是送符,还以为你是向我们化布施来了。”
  众人“哄”地一声都笑起来。
  贾珍也撑不住笑起来。
  贾母笑着指凤姐:“猴儿猴儿,你也不怕割舌头下地狱?”
  张道士也笑着:“我拿盘子来一举两用,倒不为化布施,是想将哥儿的玉请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些来的道友和徒孙们见识见识。”
  贾母:“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带他出去瞧就是了。”
  张道士摆手:“那可使不得。外头人多,气味难闻,又是暑热天,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小道就担待不起了。”
  贾母向宝玉示意,宝玉摘下玉来,“啪”地一声扔进张道士盘子中。
  张道士连忙小心接住,回头向贾母一笑,捧着出去。
  贾珍走到贾母跟前:“老太太,请上楼吧,快要开戏了。”
  贾母点点头,由鸳鸯和凤姐搀着起身。
  34 戏楼
  贾母、薛姨妈和宝玉、宝钗、黛玉、三春在正面楼上坐定,一群丫鬟立在身后。
  李纨、凤姐等分别在东西楼上坐定。
  贾母刚要闭上眼晴养养神,一个仆妇走到贾母眼前:“老太太,冯将军家派人来了,送来了猪羊香供,这是礼单。”说着把一张红色礼单递过来,宝玉接了。
  凤姐赶过正楼来,拍手笑着:“哎呀,我就没想到这个。都是老太太闹的,人家以为咱们大摆斋坛,都来送礼,这不,又得现预备赏封儿。”
  又一仆妇过来,向凤姐递上礼单:“赵侍郎家也来送礼了。”
  贾珍匆匆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摞礼单对凤姐:“北静王府、齐国公府、南安郡王府,平原侯府都送礼来了……”
  贾母“哎”了一声:“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我们不过闲来逛逛,就没想到这礼上,没的惊动了人家。”又对凤姐笑笑:“你又不能好好看戏了。”
  凤姐笑着:“我就说老太太一来,我就不得受用么。”说着利利落落地走去。
  张道士笑呵呵地端着盘子走来:“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开了眼界。这是他们各人的法器,都愿意送给哥儿作敬贺之礼。哥儿不希罕,就留在房里赏人吧。”
  贾母向盘中看了一眼:“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的东西那么容易来的?这断不能收。”
  张道士笑着:“这是他们的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档。老大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家是门下出身了?”
  贾珍接过盘子递给宝玉。
  宝玉接过盘子看,里面放身四五十件金璜玉玦之类法器。
  贾珍向张道士一递眼色,两人同时下楼而去。
  宝玉把盘子递给鸳鸯端着,自己用手在盘中翻拣拨弄,一件件拿起给贾母看。
  贾母看见盘中有个金晃晃的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这件东西好。我象是看见谁家孩子也带这么一个。”
  宝钗笑着:“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贾母点头:“是云儿有这么一个。”
  宝玉:“我怎么没见她带过?”
  探春笑:“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
  黛玉瞥了一眼宝钗,冷笑:“宝姐姐在别的上心还有限,惟有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比谁都留心。”
  宝玉看了一眼黛玉和宝钗。
  宝钗装作没听见,向戏台方向望。
  贾母把金麒麟放入盘中。
  宝玉伸手把金麒麟拿起,用眼左右溜着别人,悄悄揣进怀里。
  黛玉看着他,微微点头。
  宝玉又连忙把金麒麟掏出来,向黛玉笑:“这个东西好玩,我替你留着,到家穿上你带。”
  黛玉一扭头:“我不希罕。”
  宝玉笑着:“你真不希罕,那我可就拿着了。”说着把金麒麟揣了起来。
  贾珍拿了一个黄纸折走到贾母身旁:“老太太,方才我同张法官已在神前拈了戏。”
  贾母:“都是什么戏?”
  贾珍:“头一本是《白蛇记》,是演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演的是唐朝郭子仪七子八婿都当了大官,享荣华受富贵的事……”
  贾母频频点头:“我知道,我知道。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
  贾珍:“第三本是《南柯梦》。”
  贾母一愣。
  戏台上传来热热闹闹的开场锣鼓声。
  东楼上,凤姐兴高彩烈、指指点点地向李纨诉说什么,背后的丫头婆子喜笑颜开……
  戏台上,旗幡招展,出将入相……
  贾母微睁着眼睛:五彩斑烂的戏台变得一片模糊……
  贾珍的画外音:“第三本是《南柯梦》。”
  凤姐在神采飞扬地笑。
  李纨在温柔沉默地笑。
  贾母松弛的眼脸。
  宝玉在天真烂漫地笑。
  宝钗在恬静和美地笑。
  贾母枯干的双唇。
  黛玉带着几分酸楚地笑。
  在紧锣密鼓声中,戏台上兵来将往打成一团,各种色彩混成一片……
  35 怡红院院中(晨)
  宝玉站在海棠树下,闷闷地看着有叶无花的海棠。
  袭人站在他身后:“二奶奶打发人来说,清虚观里还有一天戏呢,催你快去。”
  宝玉头也不回:“不去了。”
  袭人:“怎么又不去了?”
  宝玉:“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见张道士了!”
  袭人回头疑问地看看晴雯。
  晴雯凑着袭人耳朵:“昨儿张道士给他提亲,他心里又不自在了。”
  宝玉回头瞪了一眼晴雯。
  晴雯狡黠地嘻嘻一笑。
  雪雁走进院中来:“二爷,我们姑娘说,二爷今天自己着戏去吧,她昨日中暑了。”
  宝王一惊:“怎么?又病了?”说着匆匆往院外走。
  36 潇湘馆黛玉卧室
  紫鹃端着一碗汤药送到黛玉唇边,黛玉喝了两口,懒洋洋地躺下去。
  宝王匆匆走进来:“妹妹中暑了?”
  黛玉支撑着坐起来:“你怎么还没走?”
  宝玉:“不去了。”
  黛玉:“怎么好好的,又不去了?我不明白。”
  宝玉:“你真不明白?”
  黛玉:“真不明白。”
  宝玉沉下脸来:“我算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
  黛玉冷笑两声:“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我哪里象人家有什么配得上呢!”
  宝玉:“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
  黛玉一时怔住。
  宝玉:“我昨儿还为这个赌了几回咒,今几你又拿这话堵我。我就是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好处?”
  黛玉这才醒过腔来,又急又愧:“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给你提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
  宝玉听了这话,气得太阳穴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额角沁出汗珠,喉结上下滚动着说不出话来,突然从脖子上把通灵宝玉摘下来,咬着牙狠命地向地上一摔:“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完事!”

  那块玉啪地砸在地上,竟纹风没动。宝王回身又要找东西来砸……
  黛玉哭了起来:“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巴物件,有砸它的,不如来砸我!”
  宝玉操起一块砚台要来砸玉,紫鹃和雪雁上前抱住宝玉。
  37 潇湘馆院中
  一个婆子慌张地:“闹大了,咱们都脱不了干系!”
  另一婆子:“走,快去告诉老太太和太太去,别把咱们搅进去。”
  38 黛玉卧室
  紫鹃、雪雁死命拉着宝玉,宝玉挣扎着要砸那块玉……
  黛玉坐在床上哭。
  袭人一脚跨进门来,急忙上前把地上的玉夺过来,紫鹃也把宝玉手中的砚台抢了下来。
  宝玉喘着粗气冷笑:“我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干!”
  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眉眼也变了,一时不知所措。
  黛玉坐在床上抽抽噎噎地哭。
  袭人上前一步,笑着拉起宝玉的手:“你同妹妹拌嘴,犯不着砸它,要是真砸坏了,叫妹妹心里脸上怎么过得去?”
  黛玉听了这话呜呜大哭起来,又“哇”地一声把刚才吃的药都吐了出来,紫鹃忙上来用手帕接着。
  紫鹃:“姑娘生气,也该保重些,才吃了药,又吐出来,要是犯了病,让二爷怎么过得去呢?”
  宝玉听了这话,看了紫鹃一限,眼圈一红,滴下泪来。
  袭人看看黛玉,又看看宝玉,一时无话可说,想着想着也滴下泊来,连忙掩泪。
  紫鹃拿扇子替黛玉轻轻扇着,见宝、黛、袭三人都在抹泪,屋内雅雀无声,也不由地掏出手帕擦起泪来。
  四人无言对泣。
  袭人打破沉默,勉强笑着举起手中的玉向宝玉:“你不看别的,就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拌嘴。”
  黛玉听了,一把把玉夺过去,顺手操起身旁一把剪子就铰。袭人和紫鹃刚要上来夺,黛玉早已嚓嚓几剪把玉上的穗子剪成几段:“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希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

  袭人连忙把玉接过来:“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
  宝玉看着冷笑:“你只管剪吧,横竖我也不带它了。”
  院中传来杂沓的脚步声。
  婆子传报:“老太太,太太来了!”
  袭人埋怨地看紫鹃:“是你派人告诉的?”
  紫鹃摇头:“不是你?”
  门帘从外边掀起,贾母同王夫人带一群丫鬟走进来。
  贾母看看宝玉:宝玉低头无言。
  贾母看看黛玉:黛玉低头无言。
  贾母看着袭人。
  袭人嗫嚅着:“老太太,没什么事。”手中紧紧握着那块玉,不敢让贾母看见。
  贾母用拐杖捣着地,颤声:“没什么事,怎么闹得这么沸反盈天的!”
  紫鹃:“回老太太话……”
  贾母:“别说了!一再嘱咐你们小心服侍,你们就是不放心上,这会子闹起来你们又都不管了!”
  袭人和紫鹃低头不敢再吭声。
  贾母:“玉呢?”
  袭人:“在这儿。”说着把玉递过来。
  贾母把玉掂在手中看了看:“穗子呢?”
  王夫人从床上把剪碎的穗子拿起来。
  贾母:“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造的孽,偏生遇见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几时我闭上眼,断了这口气,凭着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也就心不烦了,可偏又不咽这口气!”说着说着也哭起来:“真是俗话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黛玉一惊。
  宝玉怔怔地看着黛玉:“(心声)不是冤家不聚头……”
  黛玉:“(心声)不是冤家不聚头……”
  歌声起: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
  
  贾母抚摸着黛玉的头,向紫鹃、雪雁嘱咐几句什么,拄着凤头拐杖向门外走去。
  王夫人拉着宝玉随着出去。
  黛玉伏在枕上痛哭……
  歌声继续——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
  
  一片乌云低低地飞到大观园上空,投向地面的浓重阴影在园中山水间缓缓移动……
  宝玉低着头默默向怡红院走去。
  几杆竹影在潇湘馆窗棂上晃动……
  黛玉含泪望窗外的翠竹出神。
  歌声继续——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
  
  宝玉站在怡红院中,默默看着那株被骄阳烤蔫了的芭蕉,一片阔叶不知被谁碰折,可怜地向下垂挂着……
  黛玉在潇湘馆院中翠竹下,用一把小喷壶在浇花。花叶花瓣上的水珠滚滚滴落,黛玉跟中的泪水也滚滚滴落……
  歌声继续——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